来源:云诗歌
人文/生活/远方
1月14日,梨视频爆出一段诗人食指(代表作《相信未来》)在北京一场新书发布会上批评余秀华的视频,引发舆论关注。
食指在视频里说:“看过余秀华的一个视频,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、看看书、聊聊天、打打炮,一个诗人,对人类的命运、对祖国的未来考虑都不考虑,想都不想;从农村出来的诗人,把农民生活的痛苦,以及对小康生活的向往,提都不提,统统忘得一干二净,这不可怕吗?评论界把她捧红是什么意思?评论界的严肃呢?我很担心。今天严肃地谈这个问题,是强调对历史负责。不对历史负责,就会被历史嘲弄,成为历史的笑话。”
食指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,诗歌界评价很高,“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,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。”
80年代以后的孩子人人都读过他的《相信未来》:
“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,
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,
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,
用美丽的雪花写下:相信未来。”
面对食指的批评,余秀华发表长文《兼致食指,不是谁都有说真话的能力》回应。文章如下,略有删节:
兼致食指,不是谁都有说真话的能力
1
小芳是个盲姑娘,住在村头。下午阳光好的时候就拄着拐杖在家门口晒晒太阳,有时候戴着墨镜,有时候不戴。
隔壁家来客,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和他妈妈从盲姑娘面前经过,小男盯着盲姑娘看了一会儿,对他妈妈说:妈妈,她好丑啊!盲姑娘听到,脸一下子就白了,妈妈赶快拉着小男孩离开了。
妈妈教训小男孩:你再胡说,我就揍你!小男孩很委屈:我说的是实话啊!妈妈问:她哪里丑了?小男孩说:她眼睛瞎了就是丑啊!
其实小芳不丑,头发又黑又长,皮肤细腻,鼻梁高挺,就是眼睛窝下去了,怎么看都不好看。
2
人们认为能够说真话的人是好的。在这个虚假的事物越来越多的社会里,真话更加弥足珍贵。
但是不是什么人都有说真话的能力!
真,首先是真实,这是最基本的道理,但“真”的根本是真理。太多的人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这在一些场合,甚至在所有的场合里都不难做到。但是这里的真就不一定是对的了。
诗歌界有一个人,整天评价这个,评价那个,评价女诗人。如同农村里碎嘴的老女人,也如同我们村里那些老男人整天谈论政治一样。
听起来天花乱坠,实际上从来没有认清方向。一次,我忍不住顶了他一下,他马上攻击我摆名人的架子!
我就呵呵了,你就这个水平,这个胸怀你好意思点评任何人?
说真话,真的需要资本!对世界的认识,对人生的思考,不是你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就是真话,更多的可能是屁话。
3
食指是一个老诗人,影响最大的是《相信未来》,这首诗是先生年轻时候写的,到了现在,现在应该可以算他的未来了吧?不知道他有没有相信现在?看起来,他没有相信啊。
食指批评我:不关心国家,不关心人类,不关心农村等等一顶顶大帽子给我戴上了,他知道我怕冷啊。
我先不说你是明明白白的诽谤和侮辱,我如果和郑正西一样流氓,足以把你告上法庭。我就问你一句:你是怎么关心人类的,你是怎么关心国家的,你是怎么关心农村的?
地震你捐钱了吗?北京清除什么什么人口的时候,你说话了吗?霍金关心人类,你有霍金的能力吗:
耍流氓可以,这样义正言辞地耍流氓就不好了。
人活在世界上是追求真理的,人应该年纪越大,越知道什么是真理。不要以为谁是什么什么前辈,谁年纪大,说的话就是对的。如果年纪大了就是好人了,那就没有流氓了。
4.
我们为什么活着,是因为我们在寻找真理,一个不明白真理是何物的人是说不出来真话的。如同孩子那样,他说的就是他心里想的,对,那是真话。
但是还有一句话叫:童言无忌!是人们不与他计较,而不是他说的就是对的。
而大人呢。大人如果还这样,那是无知而不是真诚。
我们为什么要读书,而且持续不断地读书,是要校正我们对事物认识的偏差,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方向和角度,让我们更接近真理。可惜的是,人们匆匆忙忙地表达着自己,不给自己思考的空间。
5
一个朋友,在我刚刚出名的时候送了我一副字画。昨天他找到我,要我在微博里转发他批评王家新的一篇文章,被我拒绝。
然后他就说我:没有良心,不懂感恩,没有是非观念,不能成为一个好诗人。骂得我气喘吁吁,拉黑了他。
王家新对我的批评,到现在我依然认为他不对,他把文本和道德混淆了,我说的是某人的文字,从文学的方面,我无法认同.但是王老师说的是道德,哦,对不起,我不对道德负责。但是我不会允许别人利用我来攻击王家新,多好的朋友也不行。
对一个人的恩惠不能成为改变一个人对事情判断的权利,谁也不行。
而且这次和王家新没有关系。这是事实。
我非常不理解,一些造诣很高的人为什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?人要有操守,要有对一个事物认识的基本原则,我不需要什么与人为善,这是狗屁,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真。
真理。真情。真爱。
如果不明白这些,你对我的赞美有什么意义?
余秀华
余秀华,1976年生,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,网络诗人。
代表作《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》,作品被《诗刊》微信号发布后,余秀华的诗被热烈转发,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、直击人心。
对于前半生的余秀华来说,这份聪明和通透是最最可悲的,简直像刀子一样每天在她心上划刻。
后来是诗歌和互联网救了她的命。(余秀华说,当一位脑瘫患者选择用文字表达自己时,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种文体。)
但在诗歌把她从农村生活拯救出来之前,她得靠自己。
诗歌之内的余秀华是灵逸奔放的少女,现实中的余秀华是一位混不吝的中年妇女,讲脏话、不肯服软,有人不怀好意她也就迎面去厮打。
食指指责余秀华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、看看书、聊聊天、打打炮,说她作为一个诗人,不考虑对人类的命运,不考虑对祖国的未来。
诗歌对于德高望重的老作家的意义和对余秀华应该是不一样的。
前一段时间,我们关注“2017年香港诗歌之夜”,来自全世界的著名诗人齐聚,探讨各个民族和国家的苦难历史、关注未来人类的命运。食指崇尚的是这样的诗人精神。
但诗歌对于余秀华就像是粮食一样实在。
她用诗歌才华把自己从苦难的泥塘中拽出来,她观察、排布和警惕着生活发生的递进,离婚、出书、四处周游、写文章,像个新生儿一样体验大城市里的生活。
这第二次命是拼死挣来的,还有些运气的成分。她用颤颤巍巍的身体感受、承接、争取着生活所能给的一切,勇敢之中混杂着恐惧。
“虽然外面吵得沸沸扬扬的
我觉得很惶恐
好像不知道命运把自己朝哪个方向推
推得这么高会不会突然摔下来
会不会突然就粉身碎骨”
来源余秀华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