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岛:我觉得余秀华作为一个诗人还不够
2018-01-18 09:48:44
  • 0
  • 0
  • 79

来源: WHatplus | 作者:5分钟读懂武汉☞

镇静!袖子搂住我
扣子铐紧我,镇静!
拉链封住我呼救的叫喊
重作大地的人质
——《歧路行》节选

身穿灰色西装,棕绿色毛衣和格子衬衫,在人头攒动的卓尔书店三楼3号剧场里,诗人北岛安静地坐着,如他的诗般冷峻。

小剧场门口,摆满了北岛的诗精编以及他的散文集《蓝房子》和《城门开》。

排队的读者从书摊一直延伸到走廊外的咖啡厅。桌上堆得满满当当的书,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着海拔线。

人群接踵擦肩,不断有人踮起脚来,把手机举过头顶,不停地拍。

“朋友们,”北岛开口,“我这个人嘴比较笨,生过病,所以特别不适合在这个场合说话。”

但他其实聊了很多。

第三届武汉诗歌节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(武汉站)活动,邀请了国内外近百位诗人、评论家参与,北岛是其中之一,而且是老朋友。

去年第二届武汉诗歌节,也是在卓尔书店,北岛现场朗诵了自己的名作《一切》。而今天,他和诗人阎志、林雪和潘洗尘,聊起了互联网的诗歌阅读。

“这是个全民读诗的时代,但诗歌写作是一个问题。”北岛说,写诗和读诗是两码事,写诗是孤独的,不会20分钟就一首,“中国进入了中产阶级社会以后,大部分的年轻人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动力,写作就是觉得语言可以玩,可以用回车键。而写作是要和我们这个时代有关系。”

北岛自己也在长诗中跋涉。在国外漂泊二十多年,几乎没写过长诗,而大概十年前开始,他准备写《歧路行》,因为需要与“体积、大时代和个人经验对话”。

“我一般写长诗大概平均20行左右,现在预算是4000行。”从六七年前开始写,写到四分之一的时候,北岛突然中风,长诗也在2012年春天搁置。“我开始了画画。这一两年开始恢复。我写作是很艰难的路程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它写完。”

他一直在寻找新的语言,来摆脱掉自身病疾的束缚。在家里女儿让他看电视对话,看画识字,他坦承那段时间:“就像一个孩子一样。”

1970年的春天,北岛开始写作,当时还是地下写作,根本不能发表。在他心目中,写下《相信未来》的诗人食指才是“中国新诗第一人”。受到食指的影响,北岛和芒克才创刊了油印杂志《今天》。

“讲到80年代,我估计在座的很多朋友还没有出生。”北岛说,“我已经快七十岁了,明年要纪念杂志创刊四十周年。虽然叫‘朦胧派’,但其实是官方给我们贴的标签。我认为名字应该叫今天派。”

编印杂志、写诗之外,北岛还在写散文、编书。“希望企业家会读书,多捐一些书给边缘地区的孩子们。”北岛聊到了孩子的未来,对于孩子教育他永远都保持了热衷,北岛带着“给孩子留下一部作品”的宿愿,在2014年亲自选编了《给孩子系列》。


虽然是冬日,又是工作日,但卓尔书店仍然被北岛的读者挤爆。他们也向诗人提了很多问题。

提问:这两天发生了很多事情,文学与现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?

北岛:什么是诗歌与现实?诗歌是现实的反面,(诗人)阿多尼斯说的话,你要面对现实也要超越现实,因为诗歌要超越这一切,因为现实有很多层面,不是一个简单的现实。

提问:怎么看待余秀华现象?

北岛:余秀华我也见过,看了她几首诗。她的生活很痛苦,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这一部分,有一些诗句我看了挺感动的。但是作为一个诗人我觉得不够,她毕竟没有认真地阅读,反省自己,只是说有她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。我希望她能在往前写作的过程中,需要得到一些新的营养和朋友们的帮助。

提问:对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80年代,请您相信在中国很多青年人心中80年代是一个光辉的时代,您相信80年代还会再重现吗?

北岛:从70年代末开始,诗、电影、小说是真正的高峰。后来面临一个商业的时代,我觉得其实有一点可惜,要不然如果再有10年,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会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,但是这只是一个设想。我相信会有一个新的文化的高潮。

提问: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,现在在教高三,我昨天在课堂上过《我和世界不熟》,人和诗歌的关系永远是主题,高三要踏入世界要了解这个世界,这首诗可以增加对世界的窗口。

北岛:你不是犯了错误,现在跟我的假书一样,《北岛诗集》后来发现不能签,是假的。《我和世界不熟》不是我的诗,我觉得这个太丢脸了,还听说被人朗诵过。我声明一下,这个诗和我完全没有关系。

整个读书会更像一场缅怀和回忆。北岛很善于回忆,甚至精确到过去的某年某天某时刻,1976年7月28日,他记得那天,妹妹珊珊因为救另一个女孩淹死在襄阳蛮河的刺痛记忆。他的散文集《蓝房子》《城门开》更像一本自传,现场对话时不时擦亮了沉积了过去的玻璃,往日烟云依稀再现,犹如一首浩荡的长诗。

结尾时,主持阎志让每一位嘉宾说一句话。

到了北岛,他说:

“大地之书,翻到此刻。”

文 | 猫得解

图 | 赵小猴&网络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